深圳垃圾分类覆盖率力争达到90%

    今年8月1日,《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》正式施行,标志着深圳进入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阶段。办法实施至今接近两个月,取得了什么成效?遇到了什么问题?昨日,深圳市城管局召开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进展汇报座谈会,向媒体公布了深圳垃圾分类的进展情况。

    在昨日的座谈会上,市城管局副局长杨雷透露了该局垃圾减量分类的工作目标。根据即将出台的《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(2015-2020)》,深圳将力争至2020年,有害垃圾、大件垃圾单独收运和资源化处理系统基本建成,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应收尽收,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%,焚烧处理率达到80%,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%(含再生资源回收、焚烧、生物处理等方式),炉渣资源化率达到100%。

    今年垃圾产生量增速放缓

    问:深圳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情况是怎样的呢?

    杨雷:到2020年时,深圳的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要减10%。

    今年1~8月份,深圳市生活垃圾日均焚烧、填埋量达到15800吨,相比去年15100吨的量,增加了4.6%。较之以往6%的平均增长速度有所减缓。而这些只是垃圾焚烧、填埋的处理量,如果加上3600吨/天的纸制品、近2000吨的餐厨垃圾等回收利用的垃圾,深圳整个都市垃圾总量超过20000吨/天。未来3年,深圳在建的三座大型垃圾焚烧处理厂将投入使用,日均垃圾处理量可以达到17000吨以上,这意味着深圳要严格控制垃圾量的增长速度。为此,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个目标,到2020年时,深圳的生活垃圾日处理量要减10%。

    深圳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递增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人口因素。近年深圳人口增长很快。例如龙华片区人口数量增加迅速;二是市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人均占有资源多、消耗大了。三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,比如现在网购这种消费方式比较普遍,大量的快递件造成包装物大量增加。

    问:如何能够控制垃圾量的增长,达成减量10%的目标呢?

    杨雷:计划向全市推广“回收哥”APP。

    要达成减量的目标,首先要从源头控制,并且要对可回收物进行深度回收,仅这一环节,就能减少4%的垃圾量。据统计,目前,深圳每天大约有3600吨家庭可回收物进入再生资源回收系统,当中包括玻璃灯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,加上可回收物交易价格的持续走低,影响了回收的积极性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深圳自今年6月起在全市全面开展“资源回收日”活动,在社区、住宅小区(城中村)统一集中回收废电池、废荧光灯管、废金属、废纸、废塑料、废玻璃、废织物等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。目前,已有179个社区开展该活动。

    其次是大件垃圾的回收,深圳大件垃圾占全市生活垃圾每天达到500吨,如果能对其中300吨实现回收利用,可以贡献2%的减量;再次是园林绿化垃圾目前每天500~700吨。公园的垃圾在内部消化处理,果蔬垃圾目前每天500吨,处理好以后可以贡献4%的减量。算下来总体减量10%,可以抵消人口增长、经济发展带来的垃圾增长。最后实现3年内的全量焚烧。

    此外,深圳在探索发展“互联网+分类回收”模式,与企业合作,充分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,通过手机APP、微信和网站建设“回收哥”这一O2O平台,实现居民线上交投废品与回收哥线下回收的深度融合,建立完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利用体系。据悉,目前,该项目已在宝安部分社区落地,将在今年年底前计划向全市推广。

    正制定垃圾分类奖惩办法

    问:针对厨余垃圾,深圳从8月开始实行的办法并没有强制分类,是不是代表市民不用将厨余垃圾分类了?

    杨雷:不是这样的,目前没有强制要求的原因是我们分类配套设施还没有建成,等设施完成了,处理能力跟上了,我们会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,对实施得好的小区物业和个人进行奖励,具体办法还在制定当中。

    接下来,深圳市城管局将会出台一系列的法规和执行方案,包括《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(2015~2020)》、《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设施设备配置标准》、《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程》、《生活垃圾限量排放管理办法》等系列具体的执法操作指引,而具体的针对垃圾分类的执法工作将在年底前展开,相应的惩罚措施也将在文件通过审核报批后公布。

    杨雷还透露,将分区指定生活垃圾限量排放指标,以2015年上半年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为基数,分区制定生活垃圾限量排放指标,作为考核各区垃圾分类和减量综合成效的依据;各区根据生活垃圾限量排放指标,分别制定本辖区年度生活垃圾限量排放的实施计划,建立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。

    问:目前深圳各个区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所面临的压力应该是不同的,如何让各区都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?

    杨雷:我们将会分区制定生活垃圾限量排放指标,以2015年上半年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为基数,分区制定生活垃圾限量排放指标,作为考核各区垃圾分类和减量综合成效的依据;各区根据生活垃圾限量排放指标,分别制定本辖区年度生活垃圾限量排放的实施计划,建立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。

    问:对于没有践行垃圾分类减量的单位和个人,有没有惩罚措施?

    杨雷:我们已经制定“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的执法操作指引”,目前还处于缓冲期,年底前将会根据8月1日实施的《深圳市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》开展执法行动。

    市民应树立“我应对自己制造的垃圾负责”心态

    问:目前城管部门如何推动市民践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呢?

    杨雷:首先是要在教育系统进行推动,全市目前有105万中小学生,城管部门已经联手教育部门,共同推动学生和他们所在的家庭践行垃圾分类和减量。其次是对物业管理企业进行培训。深圳的物业管理水平在全国都是非常先进、全面的,有他们带动、规范小区居民践行垃圾分类和减量。然后就需要媒体们进行宣传普及,尤其是在源头减量、垃圾分类排放应该重点宣传。比如小区居民养成把资源类垃圾在周六资源回收日集中排放的习惯。小区普及有害垃圾回收箱。对于厨余垃圾,有处理条件的鼓励分厨余垃圾排放,不分厨余垃圾的要滤干水分,减少重量,减轻气味,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滴漏等二次污染。避免出现垃圾渗滤液,对它的处理成本也很高。

    问:站在城管部门的角度来说,您认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难点在哪里?

    王芙蓉(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):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:一是垃圾产生的责任意识没有真正建立起来。居民们应该树立“我自己就是垃圾制造者,我应该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负责”的心态。成为一个垃圾减量和分类的倡导者、支持者、发动者。其次是目前回收渠道建立和完善还需要有一个过程,有时候,居民有垃圾分类和减量的意识,但是有的小区没有回收点、回收设施,导致他们无法践行。再有,减量要向前延伸到一些生产企业。企业不仅要在用料、包装上增加环保意识,还应该在旧产品的回收方面有所行动。目前有些企业例如华为已经很重视环保意识。最后,我们还面临末端处理方面的难点,今年的再生资源价格可能是20多年来最低的,过去旧报纸1元一斤,现在只有三四毛钱。回收品的价格持续下调,将影响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积极性。